时近圣诞,仍有不少澳人为了三餐温饱而挣扎,其中不乏华人民众。 “饭都吃不饱”,他们坦言无力再庆祝节日。 慈善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贫困人数增多的同时,捐赠数额却在减少。 “这是一个悲伤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让本要去垃圾桶的东西重新发挥作用”* 在墨尔本Ringwood区的一家慈善机构Eastern Food Rescue,记者看 到,不少人拿着袋子排队领取生活物资。 队伍中包含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为主, 其中有不少华人面孔。 物资以食物为主,来自附近超市,均贴有折扣标签。 一位担任志愿者的退休华人向记者介绍,他们早晨从附近超市领取食物,每天上午在此发放。 每天大约有80至100人前来,其中不乏常客。 她称,每人限领两袋食物,肉限量一份,还有面包、蔬菜和水果。 “这仍旧是安全的、好的食物,我们的目的是让一些原本会被扔到垃圾桶的东西, 重新发挥自己的作用。” *“能省一点是一点”* 经过精心布置,此处充满了圣诞气息,陈设中还出现了“福、安、爱、英、智、 平”等中文。 记者被告知,这个角落由一位有爱心的女士布置。 她种植蔬菜,切割打包好放进橱 柜。有时,面包房也会送一些面包来此。 “有需要的人们每天都可以拿到新鲜面包,有时候还有果酱和豆子,一切都是免费的。” “现在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一切都是为了社区。” 记者停留期间,一位年轻华人女子拿着一个布袋前来,取走了一些面包。 她告诉记者,家住附近,有需要时会来此领取免费物资。 “我有工作,但有孩子要养。它向所有人开放,都是好的食物,能省一点是一点。” *“总归是过节,希望他开心”* 在墨尔本东区的一家二手商店,记者看到店里摆有节日专属的柜子,陈列着价格低 廉的应季商品,传递着圣诞的喜庆。 在店前的长椅上,华人母亲S告诉记者,作为单亲妈妈,她的生活颇为不易,“一分 钱也没有多余。” 圣诞节即将到来,她将尽力节省的零钱攒下,给孩子买礼物。 她称,Kmart有很多圣诞商品,但仍觉有点贵。 “二手店是穷人的天堂,清仓的衣服只要1刀,书籍5本只要1刀。” “5刀已经可以买到漂亮的裙子,自己还是舍不得买。” 据S描述,看到有妈妈带着孩子在店里买礼物,女孩子试穿了裙子转圈圈,神情很 开心,她亦心有所动。 她称,售价5澳元的圣诞树价格尚能接受,但家里没有摆放的空间。 她最终为孩子挑选了一个4澳元的小球,是鲜艳的圣诞红色。 “他喜欢踢球,总归是过节,希望他开心。” *“没钱庆祝,圣诞节就是个普通日子”* 作为澳洲最大的食物救济慈善机构,Food Bank维州总部显得十分繁忙。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记者前往探访,看到货车来来往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作业。 在接待区,偶尔有求助者前来,寻求食物和其他刚需。 Food Bank接待区 其中一位华人中年男子,身着普通的工作服,领取了救济物资。 跟记者聊天时告知,圣诞节对他没有太多意义。 “我现在生活困难,付房租、水电 费已经力不从心。饭都吃不饱才来这。我没钱庆祝,圣诞节就是个普通日子。” 他称,来此是为了领取一些基本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我不想依赖它,但眼下不得不。” “虽然我现在情况很难,但澳洲还有慈善机构,我还能得到帮助。希望明年会更好。” *“他们没有钱,也没有圣诞节”* Food Bank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一个巨大的仓储中心,其机构通过教堂、社 区中心、学校等维州数千家慈善伙伴,把需要的物资传到维州人手里。 她称,和往年相比,今年没钱过圣诞节的维州人增多了20%。 “他们没有钱,也没有 圣诞节。更多人买不起食物,不得不寻求救济。” 她还透露,往年很多人来此捐赠,但今年捐赠数额也在减少。 “这是一个悲伤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她还告诉记者,注意到中国社区比较害羞,即使需要,可能不甚愿意或者不知如何 求助。 她介绍道,可以通过其官网寻找食物页面,通过邮编搜索附近的慈善伙伴机构来获 取需要。 “我们想让大家从更信任的机构、以更舒服的方式得到自己的所需。” “服务全年都有,但圣诞节会有一些特别的东西让大家收到。” 她称,平安夜前,发放物资里会有一些小灯泡,“希望点亮人们的平安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