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Mary Barra)表示,中国拥挤的市场已成为一场“向底线竞赛”。 对通用汽车来说,这是一场导致公司蒙受损失并重新评估选项的竞争。 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周三透露,将为与上海汽车集团(SAIC Motor Corp.)的合资企业投资以及重组中国业务支付超过50亿美元的费用,其中包括关闭工厂。 在一个不久前还将别克(Buick)和雪佛兰(Chevrolet)视为最受欢迎的外国品牌之一的国家,通用汽车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如今其在中国的长期存在与其他跨国企业一样充满不确定性。 调整战略以应对亏损 巴拉在10月末主持了一场会议,试图重振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关系。这一关键合作伙伴关系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通用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旨在重组业务,因为通用汽车已无法承担每年数亿美元的亏损。 通过今天的大规模重估,巴拉发出了一个信号:公司正在缩小其在中国市场的雄心。 尽管通用汽车没有公布具体计划,但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合资企业可能会裁员和关闭工厂,减少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一些车型或将停产,例如将别克从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缩减为边缘玩家。 潜在退出与长期影响 这些决定将对通用汽车2027年与上汽集团合作协议到期后是否继续留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公司表示没有退出计划,并希望削减措施能奏效,但在价格战持续的情况下,它将不得不评估能否继续坚持。 知情人士表示,由于难以与中国政府补贴的本土车型竞争,如果亏损持续,通用可能退出合资企业。 此外,如果上汽集团无法通过与这家美国知名制造商的合作获得尖端技术或品牌增值,也可能选择中止合作。 市场格局变化 巴拉将在本月满63岁,在通用汽车可能需要做出关键决定时可能已退休。然而,这种可能性突显了底特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现状。 通用汽车是首个在这个世界最大汽车市场成功开展业务的美国制造商。 十年前,其市场份额接近15%;截至今年9月,这一数字已降至6.8%。今年公司已亏损3.47亿美元。 竞争加剧与本土优势 对通用汽车及其他传统巨头如福特,大众和丰田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市场的“盛宴”已结束。 过去15年,中国本土品牌在政府超过2300亿美元的补贴支持下迅速崛起,令外国企业逐步失去竞争力。 本土品牌的崛起 中国本土电动车型以先进的车载娱乐系统和低廉的价格令外国企业措手不及。 即便是马斯克也难以跟上如比亚迪这样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超过特斯拉。 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并对燃油车销售实施限制。 这一战略使本土品牌迅速占领市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中接近一半为电动车型,而外国品牌未能及时抓住这一趋势。 通用的应对措施 通用汽车计划重组中国业务,转向销售更多进口SUV和高端电动车型,同时依靠另一家合资企业提供低价车型和出口业务。 尽管如此,裁员和削减工厂将在通用汽车的中端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公司希望维持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关系,并保持一定的国内业务。然而,上汽集团自身也面临市场变化和向电动车转型的压力,今年前10个月其销量同比下降21%。 市场反馈与消费者偏好 北京一位雪佛兰经销商表示,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本土品牌,通用汽车的销售变得更加困难。 2021年购买别克威朗(Buick Verano)的消费者严玉表示,她当时选择这一车型是因为价格低廉,但现在为家人购车时,更倾向于选择特斯拉或比亚迪。 她说,“别克似乎更受年长消费者欢迎”。 未来展望 巴拉表示,通用汽车未来将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好表现,并坚持认为公司品牌仍有机会参与竞争。 她补充道,这种参与将是“结构性不同的”,但通用相信自己的品牌仍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