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澳洲7号台的Spotlight节目上线了一条视频。 该视频题为:“China’s Buying Dream: Are They Pricing Aussies Out of the Market?”(“中国的购房梦:他们是否将澳洲人挤出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 节目跟拍记录了3位中国年轻女性买家在澳洲的看房过程,她们被描绘为“英语有 限,银行账户无限”的中国投资者代表,后者被指“已经占领了澳洲房市”,引发担忧。 视频播出后,在华社引发激烈反弹。有华人网友批评媒体“每次都把矛盾转移到我 们移民”,导致形成刻板印象,不少人也对此表示反感。 经济学家指出,媒体此举只是“为了商业利益炒作”。 他亦不看好刚出台的限制海外买家购买二手房的新政,并认为,“这更像是出于国 内政治考量,而非基于经济逻辑。” *“年轻、极度富有,热衷于在澳买房”* 这档节目中,记者随行报道了3位中国籍年轻女性在澳购买豪宅的过程。 第一位买家名叫Monica Zhao,镜头从其乘坐的劳斯莱斯汽车开始。 画外音称:“一个新的中国移民群体正在崛起,年轻、极度富有,并热衷于在澳洲 投资房地产。” 赵女士已在悉尼市中心拥有一套公寓,想要换更大的房子,于是将目光落在位于 Dover Heights标价为$650万澳元的豪宅。 15年来,赵女士频繁往来于澳中两地,其公司在澳洲开发的房地产总价值超过30亿 澳元,儿子曾在悉尼一所著名私校学习。 采访者询问,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女性来到澳洲,“男人在哪里?” 她说:“男人们在努力赚钱,维持他们的事业和生活方式,他们必须保持对企业的 掌控,他们在全球各地都有生意,非常忙碌。” 赵女士说:“我去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看哪个国家适合我。我发现澳洲安全、 顺畅,每个人都非常友好,所以我来到这里。” 采访者问:“这里是天堂对吗?”赵女士大笑着肯定:“是的。” *“澳洲人友好张开双臂”* Maggie和Christy是节目中的另外两位中国女性买家。她们在中国经营“顶级”内衣 品牌,想要在澳购买拥有优秀教育资源的学区房。 对于来澳洲置业的原因,她们表示,因为本地人的友好。 “我去过世界的不同地方,欧洲和美国,但我没有感受到同样的感觉。澳洲人非常 友好。他们张开双臂接受美好的事物。” 节目展示了两人购买奢侈品的过程,她们试戴了价值约为43万澳元的宝格丽项链。 两人还参加了中国富豪的聚会,有中国房产开发商对节目说:“澳洲是一个幅员辽 阔的国家,我们现在正在向澳洲扩张。” 节目中,Maggie和Christy还前往黄金海岸考察另一套滨海豪宅,价格最贵的顶层 公寓高达2000万澳元。 她们表示,希望居住在澳洲,“食物、环境和人都非常好。” *“他们英语有限,银行账户无限”* 节目中,有澳洲房产从业者表达了对中国买家的看法。 维州中介Tim Heaviside这样描述中国房产投资者:“他们有钱,我们会说,他们英 语很有限,银行账户却是无限的。” 他说:“这里有优秀的学校,而教育是中国家长的首要考虑因素。” “Box Hill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中心,我们看到很多中国人、印度人,以及各种类型 的买家,”他说:“Box Hill正在变成没有水的黄金海岸。” 节目还引用数据表示,一些被中国买家购入的房产正在打破历史纪录。 “位于Point Piper的Altona豪宅,售价6190万澳元;Vaucluse的Villa Aegea,售 价5200万澳元。同样在Vaucluse,詹James Packer曾经的住所La Mer,以7000万澳 元的价格成为最昂贵的房产。” *“中国投资者已经占领了房市”* 视频节目中,女主持人表示,“众所周知,许多澳洲人对外国房产投资者,尤其是 中国投资者,深感担忧。”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投资者已经占领了房市,推高了房价,使普通澳洲买家被挡 在市场之外。如今,澳洲的高端房产市场已经成为年轻富裕的中国投资者的首选目 标,而他们购房的方式也极其奢华。” 该节目还诟病了中国买家对澳洲房产的空置问题。 其表示,在维州,多达20%的新建房屋和公寓被购买后可能空置,其中许多位于墨 尔本市中心。 “据我所知,外国买家,特别是中国买家,并不一定打算居住在这些 房产中,甚至不愿将其出租。他们只是希望拥有这些房产并持有它们。” “由于中国投资的影响,墨尔本的房价上涨压力比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大。受影响的 并不只是那些华丽的海滨豪宅,更多的是坚实的中产阶级住宅。” 主持人Alex Cullen说:“他们今年想买一套房子,明年再买一套,后年再买一套, 并且他们想继续这样做。” “即使他们个人从中得不到直接收益,”他说:“这些房产最终会留给他们的孩子和 大家族。” 节目中,有观点认为,海外买家涌入导致房价高涨。 视频最后称,“联邦政府已承诺打击外国房地产投资者。在相关立法通过后,我们 将拭目以待其效果如何。” *“每次都是把矛盾转移到我们移民”* 记者看到,在澳华人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对该视频节目展开了激烈讨论。 网友“纳米酱”直言“讨厌澳洲媒体”。 她说:“每次都是把矛盾转移到我们移民,之 后给local造成潜移默化的刻板印象,觉得是移民、特别中国移民把他们生活搞糟糕。” 她因此担心,“友好的本地人估计或多或少也开始带着偏见排外、歧视了!” 该帖下方有500多条评论,几乎一边倒表示了担心,甚至反感。 “提到中国是媒体的流量密码,”有华人表示:“我很反感澳媒把中国摘出来说。” 有人质疑节目的客观性:“中国移民真的没有买那么多的房子。” “问题是,把本地人之间贫富差距的矛盾、特别是炒房客矛盾转移到华人身上,对 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印度、新西兰移民就不提了,”也有人这样说。 另一方面,也有少部分华人表示理解。 “客观分析,中国人口多,富人和中产从人数上确实高于很多国家。而且相对而 言,中国人热衷于买房投资。” 还有人并不在意,“澳洲本地人又不信这东西。” *“媒体为了商业利益炒作”* 对于该节目,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罗震(James Laurenceson)告诉今 日澳洲App记者,“7 news的报道实际上是7年前的旧闻重播。” 他尖锐地批评道:“媒体为了商业利益炒作此类新闻,鲜少考虑事实、证据和社会 和谐。” 罗震院长认为,在住房供应和房价已经成为澳洲社会最敏感话题的情况下,媒体报 道对公众态度的塑造影响极大。 他说:“它强化了公众焦虑,而政策似乎更多是对虚假叙述的被动反应,而非基于 事实和证据的理性决策。” 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图片来源:供图) 在其看来,“媒体报道主要是由商业因素驱动的。关于外国投资者的房产恐慌报 道,可以带来大量的点击量和用户互动。至于这些互动是否是基于愤怒情绪,而非 事实和证据,对媒体机构来说并不重要。” “他们更关心的是流量和收入,”他说。 “真正导致住房供应短缺和房价上涨的核心原因被掩盖了,”罗震表示:“公众的愤 怒被引导至错误的目标。不仅是外国投资者,还有澳洲出生的华人和移民群体。” *“出于政治考量,而非基于经济逻辑”* 对于中国买家在澳洲投资房产的现状,罗震表示,根本不可能出现“中国买家蜂拥 进入澳洲市场”的情况。 “中国投资者对澳洲房地产市场的兴趣可能时增时减,但真正决定他们是否能进入 市场的,是澳洲政府和监管机构。过去10年的长期趋势是不断提高进入门槛,包括 投入大量资源加强合规监管。” 此外,他还强调,鉴于中国经济放缓,导致了中国买家更谨慎的投资行为。 他认为,如果他们原本用于存储财富的传统资产(即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变得不 再具有吸引力,中国投资者寻求替代资产是合理的。 “但再次强调,中国投资者想要投资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 做到。” 罗震院长认为,“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力并非外国投资,而是国内市场本身的结构性 问题。” 长期以来,澳洲政府一直鼓励外国投资新建住宅,理由是这有助于创造建筑业就业 机会,并增加住房供应,但外国投资者能购买二手房的机会极少。 (图片来源:网络) 他说:“主要原因是住房供应增长极为缓慢,而需求却不断增加,原因包括移民增 长,以及新冠疫情后,澳洲人普遍倾向于较小规模的家庭。即便平均每户人口数量 略微下降,也可能导致房屋需求显著增加。” 澳洲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目前来自中国的移民数量并未超过7年前的水平。 他还认为,最近澳洲政府宣布的限制外国人购买二手房政策,无法缓解住房危 机,“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另一方面,限制外国投资反而将会对建筑业就业和住房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他说:“目前来看,政府最近对外国投资的‘打击’更像是出于国内政治考量,而非 基于经济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