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晨锋报》10月24日报道,当虚假电子邮件几乎同时出现在澳洲部分顶尖大学 数千名学者的收件箱中时,它们并没有立即显示出不同。 这些邮件的内容完全相同——一名准学生正在寻找博士生导师——但发件人的姓名和种 族背景却完全不同。但在得知真相后,学者对当时进行这项实验的悉尼大学研究人 员进行了猛烈抨击。 电子邮件发出约8年后,上个月发表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澳洲顶尖大学对非白人准学生存在偏见的“明显证据”。 报告显示,八校联盟——包括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 和昆士兰大学,这些高校学者对名叫“Melissa”或“Thomas”学生的反应与对名 叫“Omar”或“Rahul”的反应截然不同。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研究发现,非白人名字的准学生不太可能收到回复的邮件,也更有可能收到拒绝的 回复。而听起来更像白人名字的准学生收到回复的机率要高7%,收到正面回复的 机率也要高9%。 正面回复率差异最大的两个名字是Melissa Smith和Rahul Kumar。 作者发现, Melissa这个名字获得的正面回复的几率比Rahul高出12个百分点。 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 Leadership上的研究显示 了对非白人名字偏见的“明显证据”,同时还存在轻微偏向女性的偏见。 研究人员表示,在这项研究中,84%的大学高级讲师或更高级别的学者是白人,70% 是男性。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研究中的电子邮件发送给了八校联盟的约7000名学者,用清晰、简洁、语法正确的 英语写成。 信中称该学生已在澳洲完成学业,且是从悉尼大学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的。 这些学者之后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告知他们正在参与一项研究实验。然而,许多 学者对这种欺骗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并迅速反击。 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当时就职于该校——收到了数百起投诉。 研究的作者表示,他们 失去了朋友,职业生涯也受到威胁。 悉尼大学在实验进行前获得了道德批准,完成了对研究过程的内部和外部审查。 Megan MacKenzie(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现就职于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Megan MacKenzie就是其中一位研究人 员,她说,她没想到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响,这让当时还是一名初级学者的她压力很大。 对此,悉尼大学一名发言人证实,这项研究经过了严格的道德审查,期间没有发现 任何违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