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分类信息

“谁也依靠不了!”经济低迷没钱社交,澳洲华人深陷孤独!“钱可以给我安全 感,但现在完全不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9 10: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报告指出,财务困难已成导致孤独的最主要因素。
生活成本危机之下,澳人的孤独铺天盖地。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不可避免裹挟其中。
他们告诉记者,钱可以带来安全感,但现在“完全不够”。
“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社交了,一分都没有。”
*“从喜欢一群人,到习惯一个人”*
中国留学生Linda告诉记者,来悉尼3年,始终独自一人。
“没有家人、 没有朋友、遇到困难没人可以求助。”
她自称“大龄留学生”,靠国内存款负担学费,打工应对生活开销。
“一直在上班, 但日子紧巴巴的。”
原本乐于出门社交,但为了节约开支,不得不减少外出、待在家中,因此更觉“孤 独和难受”。
“出门吃顿饭可能也会好转,但总想少花点钱。”

Linda称,最近换工作以后,收入有所下降,已数月没有社交,时常失眠,做事也 倦怠拖延。
“总是空虚在家,有种脱离社会的感觉。” 她自称“由E(extroverted)变I(introverted)”,“从喜欢一群人,到习惯一个人。”
“人是社会动物,这违反天性。”
她自己心知肚明,也止不住多思多想,“就算澳洲 够好,也并不适合一个人。人生道路是否还有其他选项?”
*“危机感随时都有,但谁也依靠不了”*
80后的Olivia也在悉尼。她告诉记者,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挣钱不易。
日常开销、 孩子的学杂费,已将她接近压垮,经济问题让她更为孤独。
她基本不外食,为了避免人情往来带来的开销压力,已经杜绝社交。
“再也没有多 余的钱去社交了,一分都没有。”
她说孩子很懂事,上学时基本不外食,全靠带饭。不过孩子的社交问题也由之而 来,“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
遇到不得不和小伙伴外出吃饭的情况,“我省下我的钱让儿子去,他都点最便宜的。”
Olivia称,移民多年,和国内的父母关系不再紧密,“危机感随时都有,但谁也依 靠不了。”
她设想,如果经济情况好转,会有更多机会出去社交,更可以随时随地回国和家人 团聚。 至于当下,“连机票都不舍得买,疫情以后没回过国了。”
*“钱可以给我安全感,但现在完全不够”*
Jennifer来自两广地区,在昆州生活了5年。
她目前一个月收入仅3000多澳元,育儿、养老压力重重,即便精打细算、记账到毫 厘,仍感慨“穷,钱不够花”。
作为第一代移民,她在澳洲虽有组建小家庭,但社会链接根基浅薄。
“认识的人不 少,但朋友不多。钱可以给我安全感,但现在完全不够。”
她称,本想多回回国,但一家三口的机票、食宿,加上人情开销,是一笔不菲的费 用。
“老家是个大家庭,一想到人情就头疼。”
因此,她自2019年来澳至今未能回国。
“离家人太远,很想念他们,但所有消息只 能通过网络去获得;和过去朋友已没有共同话题,只剩一人可以联系。”
她告诉记者,烘焙已成为排遣内心负面情绪的方式,她自称“有阵子走火入魔”;不 过,这个爱好还是有点“烧钱”,“成本高的类别只能偶尔做下。”
*穷 = 更加孤独*
今年8月,一项报告指出,每4名澳洲人里有1人感到孤独。
报告还称,财务困难已成澳人感到孤独的最主要因素。与没有经济困难的人相比, 面临财务压力的人持续孤独的可能性几乎高出7倍,持续社会孤立的可能性几乎高 出5倍。
与收入超过15万澳元的人相比,收入低于8万澳元的人一年内感到孤独的可能性高 出49%,连续至少两年感到孤独的可能性高出66%。
研究表明,孤独的危害与每天吸15支香烟一样大。
它是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 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甚至还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悉尼大学心理学副教授Michelle Lim就此建议,应该让家人或朋友知道你面临经济 压力,他们很可能由于生活成本上涨,也面临同样的压力;选择你所在地区的免费 或低成本的活动,例如和朋友一起在公园散步;寻找一些你与他人共同感兴趣的话 题进行互动等。
澳洲经济持续低迷,您过得怎样?请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一起熬过难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澳洲太阳能CCTV监控摄像机安装服务
澳洲太阳能CCTV监控摄像机安装服务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